top of page

增加了新的習慣之後,需要再次提醒自己的事情

  • 作家相片: Winnie
    Winnie
  • 2022年3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新的想做的事情時,往往會壓縮到原本的行為所需要的時間,當原本正在做的事情突然沒有完成,就會產生焦慮。


原本的我平常只有寫作、閱讀、剪片或拍片,現在增加了學畫畫和學日文,不小心又覺得一天之中,我必須要完成所有的事情,如果沒有就會有點失望,哈哈!


才剛學畫畫不久,有時候畫一個臉部就畫了好久,然後再看個日文、看個書,一天就過去了,當天原本打算畫完畫畫來剪個片就沒做到了!


產生焦慮的時候,就是我檢視自己想法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雖然一天之中能夠一次享受到很多事物感覺很棒,但做不到的事情明天、後天再繼續做就好,甚至不做也沒關係,因為不存在不得不做的事,只有想不想做的事,只要想做還是會做到的!


一天之中有做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就很棒了嗎?


這一點果然要時常提醒自己呢!


我也藉著這個機會重新檢視一下每件事情對我的重要性,這麼多的事情當中,總有我更喜歡的、次喜歡的項目吧!


我感受了一下內心的感覺,現在的我應該最想先畫畫和學日文,那麼在我起床之後,如果有把這2件其中之一的事情做到不就好了!


如果做完這2件事情還有餘力和時間的話,就再從剩下的選擇當中挑一件想做的事去做就好,每一次挑一件,做完了有精神就再做下一件,直到累了想睡就好。


 

當我這麼想也這麼做了之後,那股焦慮已經消失了,每天起床之後,我都能很開心地獲得一個全新的一天,開始練習畫畫和日文,做完之後我還有好多時間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但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非常愜意,當我進入這樣自在的狀態時,往往有更多的能量想要投入下一件事情當中,全心投入和享受的感覺非常好!


不用剪片,反而剪完了一部片;不用拍片,反而臨時拍完了一部片,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寫照。


有些人需要給自己一點壓力才能做事、才能養成一個習慣,我則是屬於那種「愈沒有壓力、愈輕鬆自在,做的事情就愈多」的類型!


 

真的可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有些人會問「真的可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我認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因為我們根本無從判斷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又是誰說了算?父母親說的就是對的?主管說的就是對的?配偶說的就是對的?長輩說的就是對的?醫生說的就是對的?總統說的就是對的?佛陀說的就是對的?


由客觀的邏輯推導到最後,根本不存在可靠的判斷基準,因此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判斷什麼事是應該做的事?


除了觀察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勉強自己、接受自己,也接受外在人事物的存在,遇到不理想的就從中學習、讓自己跳脫和成長,除了做這些事情之外,我也不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事!


我只知道,當我聽從內心聲音生活之後,生活的阻力愈來愈小、愈來愈愜意、平和,就好像來到了天堂、來到了極樂世界,我的內心只能不斷感恩這個世界了。


 

如果你喜歡維尼的文章、願意支持「極簡維尼」繼續存在,也想要知道最終實驗會不會成功,歡迎贊助支持維尼!如果你發現我有邏輯不順或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請告訴我,這樣我才可以修正自己,感恩! 支持極簡維尼繼續存在


1 Comment


Unknown member
Mar 15, 2022

感恩維尼分享 這篇我超受用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