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書了,下一步成為藝術家?
- Winnie
- 2023年3月29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我們的新書今天上市了,總覺得這件事還蠻適合當作我們身為「極簡生活家」或是「生活修行者」的一個結尾!
感覺關於極簡生活的各種體驗都體驗到了,我們也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心掏肺給出來了,剛好最近的影片也都拍完發出去了,應該是沒有任何遺憾了,哈哈!
觀察我們最近的行為和感受,我的心思和時間愈來愈放在「畫畫」這件事,而布蘭達則是「寫小說」,我們發現接下來我們可能想要成為「藝術家」?
不知道未來的路會往哪兒走,不過我們兩個討論之後都對「藝術家」這條路感到很有興趣,也許這就是未來的方向也不一定?是說我們的默契也太好了吧!
極簡生活和修行生活可以說是極致的理性思維的鍛鍊過程,藝術生活就是完全的感性生活了嗎?
想到我們的未來有除了極簡生活以外的可能性,覺得很興奮啊!
我今天也把整個網站做了個大調整,讓文字更簡潔、頁面更少,也讓我的思緒更淨空了,希望以後可以更輕鬆自在地在這裡寫生活隨筆~

因為正處於人生轉折點(辭去公職,成為自由人),因此,我在第一時間買了電子書,我很好奇也想知道布蘭達&維尼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沒想到,竟看到許多相似的『內在自己』,讓我對於前路,充滿信心,我想,在此轉折,遇上本書,應該也是一種『sign』吧。
書中內容,邏輯清晰、立論清楚、文字流暢、自然,傳遞的價值精深,卻容易閱讀,就如她們純粹、簡單的風格。 閱讀本書,讓我經驗了一場美好的心靈饗宴,覺得~我完全被理解了。 謝謝布蘭達&維尼。 以下,想結合自己的價值觀及生命經驗,分享一下心得:
1.『我們也才發覺原來「痛苦」的出現,是讓我們開始學習「觀察自己」的機會,甚至開始「思考」為何我們要做這份工作,以及疑惑為什麼人一定要工作等。』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當下內心對此感到舒服,並且在這個時機點有種想體驗的心,於是我們就去做了!驅動我們採取某項行動的,往往是好奇心。』。 『於是我們也不再追逐百分之百正確的概念或事物,只要當下的內心感覺對了,我們就選擇不去違背自己的心。』
我也是在經歷幾段靈魂暗夜時,透過不斷的向內深挖,慢慢形塑出自己的價值觀及確定心之所向,因此,無比同意,痛苦的背後,都有禮物,只要渡過及路過那些不舒服,人生就能慢慢解鎖,走在自由的道路上。此外,好奇心驅使、不違心,加上立即行動,常常能讓自己更清楚心之所向,我也是透過不斷的探索及擁抱未知,慢慢釐清自己的熱情所在=創作。
2.『我們依然保持著「恐懼沒錢」的心理狀態,所以照舊繼續沒錢,我們似乎還是無法完全真心相信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生活,我們也赫然感覺到這好像是上天給予的一道難題,想要測驗我們究竟能不能相信自己,並成為自己。』 『好像發現以「賺錢」的心態和動機做為出發點的行動都會招致失敗,似乎真的如同靈性書籍常會強調的,我們只需要做當下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擔憂、不是為了恐懼、沒有預期的心理,才是活在當下吧!』 『在我們認真決定不再過於擔憂金錢,並專注在眼前喜愛的事物上,然後竭盡所能的付出我們當下能力所及的任何事,很神奇的,下週收入就進來了!』 『去做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是不會餓死的』。
我很少產生匱乏的想法,並不是因為我手中有很多資源,而是思維模式使然(我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天賦,後來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完全不恐懼失敗嗎?當然不可能,也會有恐懼,畢竟腦袋想扮演好她的角色,所以會不斷提醒我,沒有固定收入是件可怕的事,但我很少臣服於腦袋,因為太清楚心之所向及其圖像,所以呀,只需聆聽心靈直覺即可。我常常叫腦袋閉嘴,理由很簡單,只要我聽腦袋的,就一步都不會踏出去了,更別談出走了。
3.『在職場兩年多後,每週二、四、六的創業時段,變成了療癒我們的寶貴時刻,也是我們「成為自己」的時候』。 『人一旦接觸到更好的事物,就很難再回到過去了』。 『我們漸漸發現我們不太可能一下子就猜中或剛好就過上專屬於自己的生活型態,甚至對於完全不變且特定的模式存疑,反而認為必定會透過處處碰撞,然後不斷發現現況有些可疑而需要改善時,我們才會開始往更好的道路前進,因此所有遇見的痛苦與逆境並非壞事,而是代表我們離理想生活更近了,或是這樣的體驗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所以它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訊號,並告訴我們「該往這裡走囉!』
每當我學習、閱讀,創作時,都能進入『心流』狀態,能量也會因而更加飽滿,常常都會「忘食」到一天只吃一餐(廢寢倒是很少)。因此,透過好奇心,探索許多新事物,就能更清楚自己的熱情所在,也能在過程中玩耍的很愉快。然後,一旦發現那些美好,就會想傾注全力,將自己拋甩在夢想裡。此外,專屬自己的生活型態,確實是在不斷的試錯或探索中,慢慢形塑的,想變得自由,唯有不斷跨出舒適圈才有可能,其間也非得經歷挑戰及不舒適,但,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養分,每個經歷過的點滴,最終都將連成一線,讓我們漸漸看到專屬自己的生活風格或生命藍圖。因此,勇敢轉彎、出走或歸零,才有可能看到更美的風景及贏得更多的自由。
4.『與其浪費力氣,不如聽從內心聲音,並做當下想做的事,如果真的又快沒錢,必定是生命的旨意,或許它試圖又要教導我們一些我們還不懂的事,而我們 勢必會在這個全新的活法之中獲得另一種豐盛!我們不再把金錢視作人生唯一的報償,存款見底的體驗也是絕佳的收穫之一』。 『有時候,我們覺得某些際遇與機會其實是事先安排好的,而它總會在最為合適的時間點悄然捎來訊息,只消我們靜聽內心的聲音。』 『我們覺得真正的自由,除了包括工作或金錢上的自由、物品或消費的自由,還有身體健康的自由,以及人際關係間的自由,最後還有心靈思維上的自由,身與心能夠一致而無衝突,行為與想法能同步貫徹,才能達到平心靜氣的踏實感。每個部分看似獨立,其實卻環環相扣,而我們理想生活的修行之路,才正要開始而已。』
我也深信生活所遇,無論好壞,都自有安排,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且不會傷害到他人的事,都值得立馬去嘗試,而且,只要願意覺察,都必定能讀懂生命想告訴我們或送給我們的禮物。另外,也無比同意,先過自己喜歡且不斷進步的生活,身心靈先自由了,財富及其他各方面的自由,只是身心靈平衡及認真生活的副產品。再說,既然只是換不同生活風格,只要不會餓死,也不要麻煩到別人,就如書中也有提到的,只需有筆存款,可以支應自己1~3年,就可以勇敢追夢了。另外,我更相信的是,只要我們始終抱持『利他』的心情,傳遞有用的價值,在手上資源耗盡前,一定會達到一個平衡的(如果不相信自己,乾脆就好好做現在的工作,然後埋葬夢想,還比較不糾結)。
5.『既然嚮往成為數位游牧工作者,就不需要擁有過多累贅的物品,時時確認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比較容易放下當時不合適的物質欲望。』
之前因為搬家,現在因為想成為環遊世界的數位遊民,考量未來居住空間或更極端的行李箱大小,也認真減物,從這樣的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當生活環境變清爽後,心靈也能空出許多餘裕,後來,只要遇到不開心的事,我也喜歡打掃居住空間,同時吹散心靈烏雲。
6. 『因此每次解釋完,其實家人仍然一頭霧水,依舊搞不清楚我們到底在做什麼,甚至每次再次聊到時又完全忘記我們的工作內容,也總覺得我們自己好像也說不清楚的樣子,於是對我們的擔憂之情似乎也一直無法真的放下。』 『個人都有各自的理念與價值觀,也都需要被接納與肯定,從我們願意展現真實的自我並接受媽媽跟我們一樣同為人,無私的愛就在我們之間揚起。』
我認為,如果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專注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就好,畢竟這是我們的人生。他人再多的評價,也無法替我們的人生負責。但,我始終感激大家對我的關愛及提點,因為我們只是不一樣,沒有對錯。我也很清楚,大家口中那個真實、無情的世界,但我就是不認為自己需要跟現實妥協,我相信,我能置身於殘酷外,創寫出專屬自己的『簡單、玩耍、自由、平衡』的幸福小日常。
我一直對「小確幸」很不以為然,就如布蘭達&維尼在書中提到的『過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才需要犒賞那個在現實世界中痛苦委屈的自己』,我想,這也是大家接受小確幸的原因,為了支撐那個受傷、不平衡的自己。我們可以創寫出自己的「大幸福」,只要我們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努力實踐、勇於挑戰,並且在過程中好好玩耍,就一定能處在順流裡,而我們自在的氣息,自然能吸引到相同頻率的人事物,並且與我們共同協作,成就彼此的自由。
目前,是我人生最自由,收入最好的階段,但,我仍想讓一切歸零,去實現夢想,事實上,也提出辭職,但目前仍和機關拉扯中,因為大家無法理解我的明白,基於大家對我的照顧及關愛,我想給大家一些時間~消化我堅定辭去公職的決定,心中設定一個Deadline,因為,不喜歡處在『不上不下中拉扯』。 目前,持續利用公餘時間創作,而,能推動我清晨4點起床的只有責任(公務上有加班需要時),及夢想。很多人問我,為何無法在穩定中求發展?我想了想,只有兩個理由,第一時間資源的排擠、第二我無法一心二用。我想實現的夢想,需要完整時間及大量能量支撐,邊工作邊實現夢想,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生活頻率難免被無法預期的工作、出差等等因素打亂,想再投入,就需要耗費大量能量找回頻率。此外,既然已經非常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自由、玩耍蓻真實,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心之所向:傳遞有用價值,那麼,拿回對時間的全然掌控,將(實現夢想)的責任與夢想合一,應該是更合理的選擇。